精美的巧克力,可口的零食,多樣的飲料……當家長們為孩子購買這些時,是否想到要為孩子送上一杯奶?針對我國學生營養現狀,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大聲疾呼,力爭從幼兒到大學生,人人每天唱一杯牛奶或豆奶,因為一杯牛奶可以強壯一個民族。
近年來,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,但孩子們的健康水平卻未相應提高。愛吃的“小胖墩兒”與挑嘴的“小豆芽”在不斷增加,中小學生營養失衡現象嚴重,缺鈣、缺鋅、缺鐵……
全國抽查顯示,有20%的中小學生不吃早餐或不能有規律地吃早餐。據北京市調查,24%的學生上午第三四節課時感到饑餓或疲勞。據全國第三次營養調查,我國城市中小學生只有20%的人喝牛奶,農村中小學生只有2%的人喝牛奶,而學生中鈣攝入普遍不足則與我國學生日常食用奶及奶制品少有關。
世界人均年牛奶占有量為102公斤,發達國家年人均消費牛奶300公斤,發展中國家為30公斤,而我國人均牛奶消費僅6.6公斤,是世界上牛奶占有量最低的國家之一。在中國,牛奶的產量不及白酒,價格低于礦泉水。
留心我們的日常飲食,魚肉蛋,煎炒烹炸,自從小時“斷奶”后,許多人便與奶無緣了。其實人們對于牛奶的營養功效大多是耳熟能詳的,牛奶是一種較好的營養品的觀念還是深入人心的,且牛奶的價格并不昂貴。而牛奶難以深入千家萬戶的根本原因,在于宣傳與習慣。因為我們沒有喝牛奶的習慣,缺乏喝牛奶的氛圍。
來自世界糧農組織的數字表明,奶是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理想食品,每百克含熱量70.5千卡,蛋白質3.4克,脂肪3.7克。其蛋白質含有人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氯基酸,消化率高達98%-100%,尤其是鈣含量每百克為125毫克,是人體鈣的最好來源,且富含維生素B2與維生素A。因此,不論是富國還是窮國,都在大力倡導喝奶,開展學生營養餐與學生的奶計劃。
肯尼亞曾發布關于開展學生奶計劃的法令,以改善學生及學齡前兒童的營養與健康,提高他們的入學率、出勤率、學習成績。在泰國,由于國王的重視與倡導,以及政府采取有力措施,使學生奶計劃參加者人數不斷增加,學生營養不良率逐年下降。而在美國、法國等國家,則把學生奶作為學生營養餐的一部分向學生提供,一方面為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學生提供更趨平衡的膳食營養,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喝奶的習慣,以便學生少喝或不喝碳酸飲料。
而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是日本。戰后的日本政府大力發展奶牛業,增加牛奶供應量,提出“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”的口號。如今,日本人長得高了、壽命長了、智商高了、耐力強了。牛奶與學生營養餐,改變了日本幾代人的體質。
面對21世紀吃什么的問題,面對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的現狀,中國人實在需要“革命”。為此,于若木等營養學家倡導飲食新思維:食用最接近完美的食物——牛奶。對于牛奶,人的一生都需要,因為其所含的蛋白質與鈣最易被人體吸收。目前國人50%缺鈣,而未成年人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,應大力借鑒日本政府保障學生飲奶及營養餐的經驗,大力發展奶牛產業,讓學生得到全面、高質量的營養。
在許多國家,學生奶計劃都是在政府直接干預下開展起來的,是一種政府行為。在我國,這項工作已受到有關領導與部門的高度重視,一項造福子孫萬代的學生奶計劃正在醞釀之中,不久即將啟動。而這項計劃的順利實施,還有待于學校、家庭、社會的觀念轉變與密切配合。牛奶,哺育了無數新的生命,它也一定會使我們的下一代變得更加健壯。人們期待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