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點:對“毒”再下藥
感冒時,孩子會有流鼻涕、流眼淚、頭痛、發燒、咳嗽等癥狀,哪些癥狀是源于病毒感染,哪些癥狀又是源于細菌感染呢?它們又將如何來對癥用藥呢?
病毒感染:明顯癥狀就是流鼻涕、流眼淚等,總之有液體從眼、鼻等器官流出,這時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,體內的白細胞會自然形成免疫屏障,約10天左右,將病毒完全抑制、吞噬掉,人體將自愈。
細菌感染:明顯的癥狀就是發燒、咳嗽、有痰,細菌感染時人會覺得體內不舒服而沒有液體等流出。常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,發展下去就會引致肺炎等。因細菌感染而引發的感冒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生素,千萬不要自作主張,隨意服用。
建議:慎用抗生素
首先,對抗生素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。一般的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,生活中一定要慎用。另外抗生素并不是萬能的,不要對藥物產生依賴心理。
其次,家庭常備的抗生素藥物要遵循常用、少量、毒小、價低的原則。需要備用的抗生素比如喹喏酮類(如環丙沙星),它主要針對一些胃腸道的細菌感染,比如腹瀉。但是對于老人和小孩來說要慎用,因為他們屬于免疫力比較弱的群體。此外還可備青霉素、阿莫西林,服用時一定要注意看說明書。注意孩子的用量。
再次,在生活習慣上一定要注意潔凈消毒,堵住細菌侵入的源頭。一般情況下高溫是最簡便最有效的殺菌方法。在煮食物的時候,一定要煮熟。在吃生冷食物的時候一定要保證新鮮。在生活中如果保證了高溫和新鮮這兩點,基本就可以從源頭上堵住大部分致病細菌侵入。